<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访问邯郸教育局! 今天是: 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您目前的位置:365bet娱乐场>中职质量年度报告>正文

        武安市职教中心2021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武安市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21年度质量报告

        2021年11月)


        1.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况

        河北省武安市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始建于1992年,是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共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6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2489平方米。现有农林、财会、计算机、机电、装备制造、综合、智能技术、电子商务8个教学部,设有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焊接技术应用、建筑与工程施工、幼儿保育、旅游服务与管理、园林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等22个全日制专业。学校自建校以来,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首批国家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职业教育进行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全国职业教育百强校、国际生态学校。是一所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河北省规模最大、质量最强、效益最优的县级职教中心。

        1.2 学生情况

        2021年度招收全日制学生3124人,较上年度3304人,减少5.4%。全日制在校生8088人,较上年度7461人扩大了8.4%,其中1年级2563,2年级2561,3年级2964。毕业生(含非全日制)2409人,较上年度2472人减少了2.5%。2020-2021学年的巩固率96.7%,较上学年提高0.35 %。岗前培训、在校生培训、农民工培训共计16600人次。

        1.3 教师队伍

        学校具有一支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2021学年,学校共有教职工577人,专任教师555人,师生比 1:14.57;专业教师307人,“双师型”教师 288人,“双师比”达到93.8%。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551人、硕士学历25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9.27%和4.5%;高级职称188人,占专任教师的33.8%。

        1.4 设施设备

        投资2100余万元的新实训基地于2021年秋季投入使用。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教学实训的需要,2021年我校先后投资320余万元,新建3D打印室、智能制造仿真实训室、电气安装实训室和高铁形体实训室,其他实训室的建设正在积极谋划。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900余万元,生均资产值达到6100余元。我校现设14个专业大类,58个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13个,各专业均具备开展教学必须的实习实训场所和设施设备。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

        图书资料:学校图书馆面积1451平方米,现藏图书24.5万余册,生均达到30.29册。教师阅览(资料)室有座位125个,学生阅览室有座位825个。图书采编加工、检索借阅、数据统计等,均采用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计算机管理。

        2.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持续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安全、环保意识较强,能客观认识自我、评价他人,自信、自律,能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能按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修完规定的《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必修课程,文化课合格率98%以上。

        探索建立精简实用的技能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在2021年邯郸市学生技能大赛中,我校共派出64个代表队,参加22个项目比赛,共计190名学生参赛。本次比赛共有125人获奖,一等奖43人,二等奖40人,三等奖42人,优秀辅导教师53人。其中种子质量检测和焊接技术两个项目比赛,所有参赛学生均荣获一等奖。在2021年邯郸市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3个团体一等奖,3个团体二等奖,3个团体三等奖。18人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在河北省技能大赛中,我校税务技能荣获两个团体二等奖,电气安装与维修荣获一个团体三等奖,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荣获一个团三等奖,互联网+会计技能荣获两个团体三等奖。电子线路安装与调试荣获两个个人三等奖。组织了全校学生进行期末体育测试。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9%以上。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多数学生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与所学专业相匹配,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常识性知识。大多数学生都具备了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在校体验

        学校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定向访谈等形式,及时征集学生对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学习、实习实训情况、校园文化及社团活动、生活状况、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筛选、研究、分析,作用与教育教学改革、后勤服务、教学环境的改善,加强对学生业余生活的指导,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工作成效明显,学生各项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实习实训满意度98.91%,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8.35%。

        2.3 资助情况

        免学费落实情况:2021年度,我校免学费合计15000余人次,免学费经费补助标准1000元/生/学期下拨,2021年财政共下拨免学费补助资金1815.6万元。

        助学金落实情况:2021年春季,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共 1133人次,落实助学金113.42万元。2021年秋季,截止10月,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共1093人,落实助学金43.72万元。截至目前,共计发放助学金157.14万元。

        2.4 就业质量

        2021年,我校毕业学生数为2409人,升入高等教育的学生数为1974人。直接就业人数为386人,就业率为98.58%,对口就业人数为332人,对口就业率为86.01%,学生初次就业起薪1501-2000元有101人,2001-3000元有180人,3000元以上有70人。2021年高考,武安市职教中心本科上线753人,以绝对优势领跑全省!比上年618人净增135人,本科上线人数占全省本科计划的六分之一多。其中,财经专业205人,计算机专业187人,医护专业127人,农林专业77人,学前教育专业69人,畜牧兽医专业24人,电子电工专业24人,机械专业24人,建筑专业14人,旅游专业2人。再创历史新高,以绝对优势领跑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连续21年摘取全省桂冠,连续23年夺得邯郸市第一!大力巩固和提升了我市职业教育在河北省、邯郸市的领先地位!

        2.5 职业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成绩差,自身基础薄弱,所以造成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以被动学习为主。学校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加大专业教学实践力度、举办各类活动等办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学校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能力的要求,通过强化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三个方面来培养职业岗位迁移能力。学生自己组织管理文化社团,定期开设文化讲座和交流会等,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此外,各专业都开设了特色人文类课程,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视野。学校从岗位要求出发,规划专业课程,坚持专业课程必须和行业企业共同建设的原则。学校还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专门开设创业课程和培训讲座、定期举办创业大赛等。

        3.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动态调整

        为使学校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学校建立了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各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2020年,学校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全方位合作办学。合作形式为3+2,合作内容为大专。设有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机电一体技术等5个专业。目前,我校相关专业所在部正在与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对接教学计划,同步教材内容,统一实习实训设备,使跟踪、交流、衔接工作紧密结合,为今后更多专业实现与中高职衔接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

        3.2 教育教学改革

        3.2.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教学计划。各专业根据岗位工作所必须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参照行业、企业标准和国家中职专业教学标准,滚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由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企业实践课三部分构成,体现理实一体、课证相融、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各专业普遍开设了礼仪修养、德育课、思想政治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了核心专业课程及配套课件等教学资源;开发了适合学生特点及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如手工制作、才艺、焊接、幼儿舞蹈编排、弹唱等等校本课程,使课程内容及时融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课程内容,突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能力培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2创新提质,信息化教学增实效。全面推进“三教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策略,充分运用信息化、多媒体、信息资源平台及网络资源等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场景教学、案例教学、岗位角色扮演教学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独创的能力本位项目化六环节教学模式,着眼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企业工作过程,实现高效课堂创建。该教学模式荣获邯郸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被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等19所省内外中高职院校借鉴和推广。

        3.2.3深化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改革评价办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多方位开展教学检查。学校实行督查室——教务处——专业部三级教学检查,通过日检查、周评比、月汇总、学期总结表彰的管理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各专业根据专业发展和学生实际,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规范,严格执行了教师、学生的考核标准。同时,学校还实行了教考分离、多证考核、技能大赛、结业考试综合职业能力展示等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3.2.4多措并举,师资团队得以优化。从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入手,构建教师成长的制度和文化。制定并由学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武安市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武安市职教中心“教师互助成长团队”建设实施方案》《武安市职教中心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等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选拔培养考核评价制度体系,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为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需要,着眼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制定了《武安市职教中心关于对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聘任的方案》,吸收能工巧匠入校授徒。为了建设优质教师队伍,重视开展校本培训、县培、市培、省培、国培等“五级培训”,使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真正落实落地。积极推进专业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的“双百工程”,引领教师开展专业修练活动,确保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为使专业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人才,学校制定了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的规章制度,让专业教师从生产一线掌握技能本领。学校对专业带头人做到三年一评定。通过申报、推荐、评定,我校现有专业带头人16人,涵盖了16大专业,同时聘任文化课学科带头人6人,推进了专业建设和文化课教学。学校现有武安市级骨干教师112名,邯郸市骨干教师22人。通过对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和培养,在各自的专业和学科领域中,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成为学校和区域内的专业行家和学科教学能手。2021年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省市级各类比赛中,共取得各项荣誉57个。

        学校通过“培训蓄力+比赛练兵”的策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师培训方面采用“校内优师引领和校外专家指导”“双剑合璧”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21年先后邀请了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谢勇旗、河北师范大学王喜年教授、石家庄市职教中心陈士芹处长到校进行专题培训,使教师开拓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2021年学校经过申报、筛选,聘任何海芳等10名教师为信息化教学指导师、郭雪姣等9名教师为信息化教学助理指导师,通过信息化指导师的“传帮带”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大赛成绩。

        3.2.5以赛促教,教师成长促进教改。我校把信息化教学比赛作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此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河北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比赛中,李鑫超、刘海丽、宋晓华荣获一等奖,许军华荣获三等奖。在2021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我校四个项目16人进入省赛第二阶段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2.6规范教材选用。根据邯郸市教育局下发的河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冀教职成[2020]8号)文件精神,组建武安市职教中心教材选用委员会。教务处组织教材选用工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按照程序选用,并对选用结果进行了公示。及时向邯郸市教育局上报教材选用备案表。

        3.3 教师培养培训

        从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内生动力入手,构建教师成长的制度和文化。制定并由学校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武安市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武安市职教中心“教师互助成长团队”建设实施方案》《武安市职教中心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等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选拔培养考核评价制度体系,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为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发展需要,着眼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制定了《武安市职教中心关于对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聘任的方案》,吸收能工巧匠入校授徒。为了建设优质教师队伍,重视开展校本培训、县培、市培、省培、国培等“五级培训”,使5年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真正落实落地。积极推进专业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的“双百工程”,引领教师开展专业修练活动,确保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为使专业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人才,学校制定了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的规章制度,让专业教师从生产一线掌握技能本领。学校对专业带头人做到三年一评定。通过申报、推荐、评定,我校现有专业带头人16人,涵盖了16大专业,同时聘任文化课学科带头人6人,推进了专业建设和文化课教学。学校现有武安市级骨干教师112名,邯郸市骨干教师22人。通过对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和培养,在各自的专业和学科领域中,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成为学校和区域内的专业行家和学科教学能手。2021年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省市级各类比赛中,共取得各项荣誉57个。

        学校通过“培训蓄力+比赛练兵”的策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教师培训方面采用“校内优师引领和校外专家指导”“双剑合璧”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21年先后邀请了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谢勇旗、河北师范大学王喜年教授、石家庄市职教中心陈士芹处长到校进行专题培训,使教师开拓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水平。2021年学校经过申报、筛选,聘任何海芳等9名教师为信息化教学指导师、郭雪姣等9名教师为信息化教学助理指导师,通过信息化指导师的“传帮带”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大赛成绩。

        我校把信息化教学比赛作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此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河北省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比赛中,李鑫超、刘海丽、宋晓华荣获一等奖,许军华荣获三等奖。在2021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我校四个项目16人进入省赛第二阶段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针对学生素质培养创新性地开发了图文并茂的活页式校本教材《综合素质训练》。我校教师主编了《基础会计》《数据库应用技术》等9本统编教材。其中周文娟主编的《财务会计》选入“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

        2021年结题校本小课题7项;立项研究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4项;结题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项;结题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在2021年河北省第十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3个项目分别荣获二三等奖。

        3.4 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

        3.4.1.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务处严格落实每周的值周制度,每周对各教学部上课情况、教师出勤、学生学习状态、卫生等情况进行检查,在每周值周总结中,都能查出实质性问题,在周一升旗仪式上进行全校通报。对于屡次出现问题的教师,各教学部实行问责及倒排机制,有效保证了教学管理质量。

        3.4.1.2开展师德建设提升年活动和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专项行动。严格落实邯郸市、武安市相关文件要求精神,制定了《武安市职教中心关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召开了师德师风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各部、各科室全面开展、人人参加、社会关注的良好局面。每位教师对自己师德师风方面开展深入剖析并书写自查自纠报告。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杜绝有偿补课承诺书。

        3.4.1.3培育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人才队伍。学校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在课程设置、实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理性教育的内容。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必要的职业生涯教育,必要的技术理性培育和引导,使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含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学校积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加强实训和实践教学,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以“学徒”身份跟随老师,以“准员工”的角色进行真实的操作,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品味工匠精神的内涵,最终使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4.1.4加强实训教学督导,促进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全面推动专业实训课的开出率,鼓励教师学习和应用虚拟仿真、模拟实训技术,提高实训课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探索大国工匠的培养之路。

        学期末教学部要按专业组织技能考试,各部各专业技能考试成绩要以纸质和电子稿的形式报教务处存档。专业课总成绩优秀的学生,各部要给予表彰并且要作为选拔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的重要依据。多措并举来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力争使我校实训教学上台阶,真正为学生今后的升学和就业奠定基础,圆职教学子的工匠梦!

        3.4.2学生管理: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学校设置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配备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值班领导和班主任,从学生起床到晚就寝,抓纪律,抓学习、抓安全,抓卫生,对学生及各班级严格实行量化、细化管理。学生学籍方面,学校有专任学籍管理员,能够及时接收省、市学籍管理部门有关文件并执行;能够及时录入、审核完整的学籍信息,能及时更新维护学籍信息。

        3.4.3财务管理:

        严格按物价、财政部门批准后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由财务室统一收取,并及时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报账过程中,对不合理、不合法的支出拒绝受理,维护财经纪律。及时报账、报表,做到日清月结。会计人员合理分工,实行钱账分管,符合内部牵制制度要求。学校大型购置,要报校委会研究决定,并经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购置。对学校各项资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清查盘点,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3.4.4后勤管理:

        总务处按照学校的部署,为学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提供办公用品、卫生工具、办公设备及基建维修服务。在物品采购上严格执行绿色采购制度和大型物品购置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对学校财产进行登记,固定财产进行核查。做好物品存放管理,规范出入库流程。学校在继财会、财税两个实训室投入使用后,又装配了工业机器人、电商等多个实验室。在饮食服务上,严格按照市场监管局和市教育局要求,以《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管理力度,保证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我校学生食堂委托管理单位;2020年学校食堂被评为邯郸市食品安全A级单位,并且作为武安市唯一食品安全A级单位正在审报河北省A级单位。

        学校注重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通过引进卫生保洁服务公司对学校绿化、美化、卫生清洁进行日常管理。2021年10月又投资300万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整体提升工程,在水电暖供应上,定期检查用电设施,及时维修水电故障,对公共场所照明设施加装时控装置,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水质监测,确保学校日常供电供水安全。

        3.4.5安全管理:

        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学校安全工作标准》,从管理理念、机制建设、校舍安全、设施安全、安全教育、常规管理6个方面,强化了归属地、活动地、监管人的主体责任,健全了“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全校共划分为123个安全网格,每个网格设一名安全员,实行校园安全隐患“日巡查、周排查、月检查、季度总结”和“谁负责、谁上报、谁接报、谁整改”的常态化排查整改机制,全年累计消除安全隐患39处,无一例校园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有力保障了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

        3.4.6科研管理:

        学校长期坚持“教研先导、教研提质”的教科研理念,实行“校长——部长——教研组长”三级教研管理体制,推行校长领导下的教研组长负责制,全校设立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思政、体育与健康等6个文化基础教研组和计算机、财会、农林、机电、装备制造、学前教育、电子商务、智能技术等8个专业教研组。采用集中大教研活动与团队小教研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每周二为常规教研时间,以观摩教学、说课、集体备课和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主线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以教学团队为单位,以听评议课为主的形式,进行“传帮带”的指导式听课。每周教科室督导、各教学部进行“任务驱动、先做后学”公开课活动,校长带头听课、评课组全程评价、教师自觉观摩,实现观评议研“一条龙”,全年运行、多点开花,实现教学教研的常态化和实效性。提倡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和能工巧匠,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学校每年11月组织信息化优质课比赛,促进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学校设立专项经费保证2021年共有42人参加国家级培训,396人次参加省级培训。学校出台《八部教研考评方案》《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规范》《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16项教科研规范文件,形成较完备的教科研制度体系,完善了教学教研工作流程。学校从制度和经费上优先保证教师的外出学习、比赛和培训。

        3.4.7信息化管理:

        学校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依据,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建信息化数字化校园。互联网接入带宽达到450Mbps,实现无线网络全校覆盖。新增学生用计算机255台,达到1960台。建成了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教育云平台、数字图书馆、智能出卷评测系统、课件管理平台等系统。实现了教育教学、支持服务、监测控制融为一体;目标、标准、制度、实施、信息“五链”合一。工作成效在实施的过程中自然留痕,工作状态数据可以自动抓取,既不增加负担,又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依托平台大数据分析,改变了教学管理方式,覆盖学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角落。依托智慧校园管理平台,通过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学期排课、调课、授课计划、电子教案、听课记录、课堂考勤务、每周巡课情况进行系统管理,每月进行统计分析诊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通过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把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录入平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系统分析,生成课程考试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报告。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变动情况、学校各专业人数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设置学生考核的各项指标。通过德育量化考核系统统计分析,为每周的班级考核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每学年的数据分析为优秀班级评选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应用信息化平台,能够全面提高办公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使繁琐而枯燥的日常工作变得简单、轻松而快捷。在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方面,信息化管理的大数据模式优势明显。校园智慧管理平台的应用使学校教学、管理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

        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按照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和要求,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时事》三门必修课的讲授,积极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加强学生会建设和管理,树立“一切为同学、为一切同学、为同学一切”的工作理念学校开展如下德育活动。

        (一)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邯郸市教育局《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少年工匠心向党 青春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组织开展“少年工匠心向党青春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抓住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的核心问题,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实际,充分展现他们的能力和风采,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二)学校开展2021级新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争创文明学校、班级、宿舍,争当文明学生”活动。活动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三爱教育”、 “宿舍内务大比拼”、“三节、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讲座”、“活动阵地建设评比”五个阶段展开,最后评选出“文明部、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文明学生”,此次活动目的明确,为全面打造精细化校园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德育管理水平,相互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八部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并推选一堂优质班会课。举行德育工作研讨会,举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十佳优秀班主任”和优质班会课评选。学校推选优秀班主任参加省市级骨干班主任培训、省级德育优质课大赛进行学习提升。我校教师李晓元在河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四)深入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知荣辱,树新风,展时代少年风采”为主题,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的系列教育活动评选,通过大会宣传,橱窗宣传,引导学生做一名“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的合格职教学生。

        (五)开展武安职教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系列活动。一是“雷锋”——以实际行动向华诞献礼主题教育活动;二是“红船”——师生共诵红色经典向华诞献礼主题教育活动;三是“五月”——用歌声向华诞献礼主题教育活动;四是“青春”——不负韶华,不负青春,高考必胜主题教育活动;五是“曙光”——党团共建向华诞献礼主题教育活动。系列活动中,通过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广泛参与的纪念活动,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铭记党的恩情,践行党的宗旨,进一步展现了我校共青团员积极地精神风貌和奋发向上的思想,激励了我校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了民族精神,使广大学生懂得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职教梦奉献力量。

        3.6 党建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武安市职教中心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围绕“强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建设全国知名职业学校”为目标,深入推进“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积极探索职教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及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选树身边典型,发挥榜样力量,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支部建设为依托,扎实推进党建工作“示范校”建设;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互为促进的工作理念,为促进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致力于携手企业共同打造职业教育与产业创新零距离对接平台,同合作企业建立了“三引、两进、四联”的校企合作机制。“三引”即通过“引设备、引师傅、引项目”入校园,打造资源支撑的平台。“二进” 即通过“学生进企业、教师进车间”实现顶岗实习的目标。“四联” 即通过与企业“联合教学实践、教材研制、就业录用、双向培训”来共同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校企一体实现了优势互补,有力促进了学生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兼修。

        4.2 学生实习情况

        严格执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成立“实习实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武安市职教中心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就业管理制度》《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编制“武安市职教中心学生实习管理手册”,为学生实习工作管理安全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本年度组织1343名学生赴上海集龙船务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高压设备有限公司、武安市宇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顶岗和跟岗实习,选派责任心强的驻厂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实习实训实现安全高效。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我校现已加入邯郸现代职业教育集团、邯郸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邯郸市信息技术职教集团、邯郸市商贸物流职业教育集团。在邯郸市教育局制定的《邯郸市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作实施方案》框架下,牵头组建武安涉县职业教育集团。2021年,由我校牵头又建立了邯郸市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大大的拉近了周边职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集团化办学,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实现了成员学校之间资源合作共享、优势专业互补、区域协同发展。学校在做精专业、做强骨干、做大规模、强化实践、提高质量和扩大就业方面取得了显着进步。

        5.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积极探索深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与部分用人单位深化合作,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例如与青岛特锐德电气公司已合作9年,大力开拓了更为宽广的就业渠道。通过对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调查回访,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满意率达100%。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培养的学生职业道德优良,文化素质过硬,工作中吃苦耐劳,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了学生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学生家长满意,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5.2 社会服务

        本年度,我校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质量,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培训总人次达16600人次。其中岗前技能培训4029人次、农民工培训440人次、各专业技能培训7227人次、社会化培训555人次,在校生培训4379。圆满完成了各项职业培训任务。职业培训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也为农民工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5.3 对口支援

        根据《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和邯郸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我校积极落实开展中职学校“结对帮扶”的文件精神。自与馆陶县职教中心开展帮扶结对工作以来,本着“优势互补、合作交流、携手共进、资源共享”的原则,扎实开展帮扶行动,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根据邯郸文明办文件要求,对我市光明小学进行结对帮扶,从文化传承、配套设施、质量提升、师资建设、特色培育等方面,充分利用本校的优质资源,对受帮扶学校进行专项指导和帮助,取得了一定成效,发挥了我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5.4 服务抗疫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校园卫生安全管理,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保障,针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疫情,我校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全体教职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落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预防工作。以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为目标,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传播,结合我校实际精心组织,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我校的传染,有力地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①疫苗接种情况。根据武安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办下达的新冠疫苗“应接尽接”要求,学校满18周岁以上学生疫苗接种1453人,教职工775人(含劳务派遣和临时工),15-17周岁学生接种4547人,12-14周岁学生接种3人。

        ②核酸检测情况。秋季开学前第一次做核酸5673人,第二次做核酸5653人。开学后,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住校生达50%的寄宿制学校每周做一次核酸检测。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的严峻形势,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防控,是学校应尽的义务,确保全校师生平安度过流行疾病蔓延的严峻时期,是学校的责任。我校认识到位,部署及时,措施得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条不紊。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放控工作逐步引向深入,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2021年中央财政下拨免学费资金1118万元。省财政下拨免学费、公用经费790.6元,建档立卡补助资金3.4万元,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另,中央下拨6.6万元的国家助学金,用于奖励成绩优异但是家庭困难的学生。

        2021年地方财政配套免学费资金296万元,生均公用经费200万元,建档立卡补助资金7.9万元,人员经费58.97万元,全部用于学校补充公用经费支出。

        2021年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补助资金200万元,用于机械自动化操作工作站84.015万元,校园环境改造115.985万元。

        6.2 政策措施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办学自主权、教师编制的政策要求,执行落实。武安市政府下发《关于转发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武政办字[2019]35号)、《武安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1年)的通知》(武政办字[2020]2号)文件,在全市形成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校为骨干、村级文化技术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培训网络,把职业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呈现出职普规模相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7.特色创新

        案例一:


        产教融合 专业共建 助推专业建设发展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武安市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21年10月)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作为邯郸市特色专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以产教融合发展为核心,与北京宇航纵横教育科技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百度外卖客户服务中心、美团外卖、许昌电子商务产业园、中联心传服务外包基地、易到用车等企业保持着高度密切的联系,坚持实践性教学创新,依托校企合作项目训练实战应用型电商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于企业环境,建设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统筹规划、相互补充、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对校内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进行整合,建成移动商务、商品拍摄、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等一系列仿真实训室。与北京宇航纵横教育科技集团合作,开发了有利于电子商务商品拍摄、网店美工、网络营销、移动商务等岗位能力培养,支持项目化教学、营造高度仿真的电子商务企业职业环境,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场所、实训设备不足,实训项目受时间、空间等因素制约的问题,实现学习过程工作化、教学环境职业化、教学组织企业化,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二、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实战应用型电商人才

        1.环境渗透、培养兴趣,构筑电商文化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灵魂的好坏直接构建出一个企业的发展框架。电商文化是一种伴随在现代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商业环境文化的总和。据此,我们以电商文化为依托,通过改造电子商务实训室,建设专业文化形象墙、活动专栏版、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活动等培养学生兴趣,使电子商务学生在校期间感受电商文化氛围的醺陶。通过优化实训环境、开展网店线上线下活动,以“商战文化”、“实战文化”、为核心的电商文化精髓基本形成,师生们已具备着开放、透明、分享与责任的新商业精神。

        2.课程渗透、强化实训,提升电商岗位核心技能。

        经过行业、企业调研,专家研讨,校企合作,我们制定了以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由职业基础、职业技能、职业拓展和职业岗位实践四模块构成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对主要岗位群如网店运营、视觉设计、移动运营、文案编辑、网络推广和网店客服等进行强化技能训练。先后聘请了一批行业企业实战专家作为企业导师参与实训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商品拍摄、图片处理和网店装修,以及如何做软文推广,如何写网络推广方案,如何从事网店运营和网店客服等。

        以实训推动教学,以实战强化教学。改变传统课堂量化考评的机制,运用手机软件智能化管理,让学生清楚自己一节课学会了多少知识,每月举行的实战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3.项目渗透,培育实战应用型电商人才。

        依托校企合作资源,与阿里巴巴集团、百度外卖客户服务中心、美团外卖等企业共建了支持项目化实战运营、具有真实企业职业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该基地通过项目引进等方式联合开展双十一购物节活动,召开专题动员会,开展为期9天的高强度培训,80%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并成功获得了阿里巴巴上岗证。学生们经过30天的日夜鏖战,非常圆满的完成各项实训任务,并获得了阿里巴巴整个华北(中)区,团体业绩第二的好成绩。

        每个项目安排有企业导师和专任教师进行指导,有严谨的考核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安排相应的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活动,如圣诞促销活动、与社区网合作摄影竞赛活动以及数码微信平台促销活动等。

        通过企业导师指导运营,以专业的态度、诚信的本质,孵化出一系列校园创业项目,在实训室高速的网络环境和先进的软硬件设施的支撑下,各项目顺利开展运营活动。

        三、强化校企合作 ,促进产教融合 ,实现校企共赢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战应用型电商人才培养,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分别与阿里巴巴集团、百度外卖客户服务中心、美团外卖、许昌电子商务产业园、武安市“山岱王”公司、武安市大同镇西马项生态果园等区内外多家电商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开展了下列工作。

        1.基于校企合作,以行业标准为指导进一步修订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岗位能力培训和毕业生从业技能培养为目标;按照电子商务岗位分工、典型工作任务、业务处理流程、岗位能力要求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重新构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了网店运营、商务数据应用和跨境电商等培养方向,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所要求的电商人才。

        2.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优势。一是通过企业导师团队的建设,引进企业人才为专业教学提供师资,利用企业导师形式将电商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推动企业资源全程介入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学校和企业各类资源的全方位、全过程互动,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与企业实现共同成长;二是学校提供工作室场地,引入企业真实的电商项目,通过操作企业实际的项目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实战经验和实操技能,师生共同成长;同时企业获得了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降低了项目成本,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经验,融合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的学生技能强、成绩优,获美团外卖、阿里巴巴集团等多家用人企业的一致好评。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实战应用型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行业标准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探索建立校内外实战实习实训基地,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团队,实际运营企业项目,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内涵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未来,武安市职教中心还将积极探求与当地电商企业进行合作,引入企业实训项目,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交流互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案例二:

        提供农林服务  促增产

        搭建电商平台  保增收

        ——武安市职教中心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武安市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21年10月)

         

        武安市职教中心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农民培训活动,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发展壮大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同时搭建电商平台,将苹果、核桃、栗子、“山岱王”熟肉制品等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促进农民增收。

        一、提供农林技术,助力果农增产增收致富奔小康

        农林专业是我校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早在1983年农技中学建校时就开设了农林专业,已有将近30年的专业历史。创办本专业的宗旨主要是立足于农民、农村和农业,为当地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农林技术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职业教育有了新的使命,而其中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全方位服务“三农”。倡导职业教育顺应新时代建设的需求,武安市职教中心主动对接农村。在1987年时就和五湖梨园张天祥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当时聘请魏县林业局园艺师郝鸿儒同志来学校讲解专业知识包括疏花疏果打药套袋等专业知识,校址搬到武安后还和安二庄、店子、西寺庄等果园建立了合作关系。

        武安市大同镇西马项生态果园园址原来为煤窑厂,为响应国家号召,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大同镇积极进行经济转型,规划在原来的煤窑上建一个生态果园。大同镇西马项村积极与武安市职教中心对接,在我校农林部孔繁霞部长、张海云、段利杰、苗振杰等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几年如一日的深入到废气矿山,测试土壤配方,进行土壤改良,帮助进行改造梯田,精心培育果苗,管理果树,建设成了现在的矮化苹果园。该果园负责人名叫李玉生,2014年建园占地300亩,栽植苹果树12000棵,现在已经进入盛果初期。现在,西马项生态果园与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是武安市职教中心农林部农林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西马项果园为农林专业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基地,学校(农林专业)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为果园提供技术,包括整地、施肥、喷药、嫁接、修剪。学生定期到果园参加生产实习,产教融合,这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增长了服务社会能力,同时为果园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服务,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示范,也扩大丰富了农林专业的内涵。

        果园现在已进入结果盛期,农林专业师生还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微信等进行宣传,三年来为企业销售苹果达3万余斤,使丰收的果实顺利进入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农林专业在乡村振兴中找准对接点,灵活办学,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推动了武安市的乡村振兴。

        二、技能培训送下乡,将技术送到乡下交到百姓手里

        核桃、花椒等是武安市贺进镇麻庄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让农户掌握核桃、花椒种植新技术,真正使农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5月9日上午,武安市职教中心选派农林部优秀专业教师苗振杰,走进贺进镇麻庄村为广大群众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林部苗振杰老师认真编排教案,精心设计课程。培训会上,苗振杰老师重点针对核桃树和花椒树的栽培、嫁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进行认真讲解,并对学员们平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最后,苗振杰老师还给学员们发放了技术手册供大家课下学习。通过此次农民技术培训,以农民在种植中的实际问题为授课内容,使其真正学到了核桃树、花椒等农作物的管理和种植新技术,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武安市西部山区,核桃是老百姓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为了让老百姓的核桃产量得以提升,也为了来年核桃树的管理技术提升,2021年9月16日在武安市贺进镇杨庄村领导的邀请下,武安市职教中心选派农林部部长、资深农学教师孔繁霞来到农户中间举办了一场关于核桃管理技术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有70多人。孔繁霞部长现场与农户交流了核桃在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常见的虫害及病害的防治,并给农户发放了她精心制作的核桃十项实用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等培训材料。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孔繁霞部长不畏辛苦,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并为杨庄村的核桃低产林改造提出了建议意见,展望核桃产业发展前景。通过此次培训,参训学员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提高了核桃产业管理技术水平。

        2021年10月14日上午,武安市教体局成教科科长范春贤与市职教中心就业培训处主任秦新军、农林部部长孔繁霞,共同深入到活水乡常王庄村开展“专家人才下基层 乡村振兴惠民生”活动。面对我市近日遭遇连续降雨和低温,常王庄村村民种植的核桃树和板栗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真菌病虫害,孔繁霞部长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两套方案。除了指导村民病虫害防治外,孔繁霞部长还就栗子树、核桃树的秋冬季管理技术等向村民们做了介绍,并就有关生产状况向村民提供了建议和意见,解决村民在目前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下一步将持续深入开展技术培训送下乡服务,通过开展培训,将技术服务送到百姓中,助力武安市乡村振兴工作。

        三、搭建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山岱王”销售创新高

        电子商务部是武安市职教中心的新型教学部,电商专业是邯郸市特色专业及邯郸市级示范实训基地,有专任教师54人,在校生1045人,配备1900平米高档实训室。该部成立五年来打造了一支创新型教师团队,创设了模拟工作室和项目化教学模式,独创的“136高效课堂”及“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评方案”让课堂教育和学生管理更高效、更科学。办学五年来,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深化产教融合,为当地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武安市职教中心是责无旁贷,积极为小微企业出谋划策。“山岱王”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武安市石洞乡三王村,是一家速食食品,高档熟肉制品生产、销售为主要业务的现代化肉制品公司。主要产品有:“山岱王”牌七彩山鸡、太和乌鸡、武安毛驴肉、酱肘、酱牛肉、“山岱王”牌特制鸡、“山岱王”鸭翅、野兔肉等真空包装禽畜肉制品。采用符离集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技术设备相结合,用料上乘,味道鲜美;物美价廉,营养丰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武安市小微企业“山岱王”的农产品的销售一时陷入了困境,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学校闻听此事之后,由李庆丰部长牵头积极与企业对接,积极为企业搭建电商平台,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利用社群营销等方式进行本地特产销售,利用电商助农,促进“山岱王”熟肉制品线上销售额创新高,受到“山岱王”老总李建军和当地干群的交口称赞。


        伴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电商部抢抓机遇,将直播带货及社群营销纳入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掌握新型电商销售模式。利用课堂所学内容,及时转化为实训课题,让学生通过销售本地化农产品---“山岱王”熟肉制品来掌握所学知识。其背后的方式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借助社群裂变效应,由点及面刺激区域活力,由电商部专业课教师邵静静、张世杰、王杭、李珊等组织各乡镇、外县市学生深入社群,进行“山岱王”熟肉制品产品介绍,搭建电商平台,通过线上链接下单付款的形式销售,这些学生相当于本地产区的电商拓荒者,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可以帮助不同乡镇很快建立规范且大规模的熟肉制品销售渠道。
            其次,电商部积极与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协调沟通,利用他们注重市场下沉发展,退出京东惠民小站推广京东平台及本地农产品,电商部抢抓机遇积极组织学生利用京东现有的小站渠道,进行线上的推广销售。学生通过上线“山岱王”熟肉制品到京东惠民小站平台,京东新用户仅需一分钱便可以下单价值9.9元的鸭翅一袋,此时学生们成为一个个“站长”,帮助京东推广用户的同时也帮助“山岱王”鸭翅等熟肉制品的销售。
            最后,开展直播带货的形式进行产品的销售,通过视频直播将武安众多特产搬上了荧幕前。“山岱王鸭翅等熟肉制品香味俱佳,有盐焗的、酱香的、香辣的,都是美味可口,吃完还想吃的鸭货,大家快来下单……”聚光灯下,5、6部手机密密麻麻地架成一排,铺有绿色桌布的长桌前,武安职教中心电商部学生化身主播,为网友详细推介武安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上千名网友在线观看和抢购。
            武安市职教中心电商部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生报名人数也屡创新高,因此如何让电商学生快速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我们我们课程改革的核心,学校的课堂永远都具有滞后性,无论的社群营销,直播带货都是我们利用现有的大型电商平台为起点,这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限制了电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本身不能想到更多的销售渠道,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也是电商课程改革的另一大课题。



        本次实践课程学生们自主挑选产品,集中在本地特产上,“山岱王”熟肉制品作为其中典型产品,本次的销售额得到了提高,帮助小微企业“山岱王”走出了困境,使其在京津冀、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知名度大大提升。可以说本次的实训比较成功,既培养了学生的课程内容,也促进了本地产品的销售,这可以说是电商老师的成功,更可以认为是本次电商教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的成功。
            武安市职教中心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继续大胆创新为企业和“三农”的服务模式,为助力武安市乡村振兴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主要问题:

        实训教学跟当前企业需求和最新技术还有差距。同时实训设备、实训基地投入亟需加大。

        改进措施:

        今后,要加强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建设与投入,修订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加强实训教学和实践教学。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的高技术人才引进到学校,充实教师队伍。紧跟当前新技术、新知识,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生产现状的同时努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实训教学的难度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工匠意识,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